研究生時期的一課

時光匆匆,研究所那段每天K論文趕專案的日子已是近10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懷抱著製作AAA遊戲的夢想加入了交大computer graphics實驗室,但大約在碩二上學期,主要研究的physical-based fluid simulation、clothes simulation以及point-based rendering,各大期刊幾乎都被數學及物理出身的人攻佔,即便我自信程式功力、對GPU等硬體的了解不輸人,由於無法自行發展背後運行的理論,總覺得無從施力,心態上陷入極重的低潮。回想起來那就好像整個人爬在暖暖ㄍㄡˊㄍㄡˊ的泥漿中,悶不死又爬不出。我為了補足數學方面的不足,先是去修了應數所的微分方程,後來又去圖書館借了一堆數值方法等等相關書籍來K,但那股被動感始終無法突破;這讓我非常沮喪,一度想著是不是該放棄,請教授隨便給我個題目做做能畢業就好了。

『我看這領域根本沒有我容身之處,computer graphics sucks!』我曾認真這麼想。

後來在一場每週例行的seminar中,Karen Liu教授來訪,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Karen Liu是character motions的專家,與大部分seminar的講者不同,她一上台就是神采奕奕,像個要和朋友介紹自己玩具箱的孩子般,熱情地介紹她們實驗室最新發表的momentum-based animations與sample-based synthesized animations(我沒記錯的話就是她個人網頁上的最後四篇論文)。成果精彩之餘,真正令我瞠目結舌的,是最後的Q&A。

『您看起來真的很喜歡computer graphics呢,請問您覺得做這方面研究最棒的是什麼呢?』
『computer graphics與其他CS領域不同,不同的人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不論是數學、物理、藝術人文,近來都有很棒的作品,so computer graphics rocks!』詳細怎麼說我不確定了,但我非常肯定那句『so computer graphics rocks!』是100%相符,她語氣鏗鏘有力,眼神滿是藏不住的熱情,還加上雙手握拳一個空氣拳擊,想忘也難。

我相信教授她應該從沒想到這段話會讓台下一個學生下巴脫臼個好一陣子,影響至今。我非常震驚,同樣的一件事情,從我的角度來詮釋是sucks,但她卻是rocks,怎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差不多就是那時候我開始了解,事物的意義是由自己賦予的:你怎麼看這件事,決定了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後來我不再過度花時間去追逐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思考從我擅長的分野能如何去切入。最終用當時才剛出來沒多久的DX10 geometry shader實作出了效能不錯的point-based model renderer;而且因為這是會走完整個hardware rendering pipeline的,因此可以很容易與傳統triangle-based models結合。雖然不是什麼實務價值多大的東西,但起碼是從自己擅長的分野找到了1奈米的空間可以讓我塞篇論文畢業。

雖然我在離開遊戲業後就沒有再從事任何與CG相關的事務了,這段經歷成為我日後人生中很重要的養分。從眼下身邊的事物到過去的經驗,自己怎麼去看它,如何去詮釋它,決定了它對自己的影響,而不是反過來。舉個自身實際的例子,我一度胖到連太太都開始擔心,我數度嘗試慢跑,但始終無法持之以恆。後來我發現,我看待慢跑這件事是源於斥責,嫌自己胖、嫌自己耐力差不中用,而且我還會覺得拿可以寫程式的時間出來跑步很浪費,我當然會本能地能不做就不做,而且每次跑完想的都是『這種事情什麼時候才結束?』,這樣怎麼會有辦法持久?後來我改變觀點,一開始想成『我現在花時間慢跑,是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消除了平日抽時間出來運動的罪惡感,後來這逐漸演變成和身體說『來吧,坐很久了,我們出門玩玩,照顧照顧身體』。自從不再斥責自己後,我也自然不再管什麼3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脂的屁事,從一開始只跑得了1.5k,到現在跑7~8k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想『這件事什麼時候才結束?』而是『我什麼時候可以出去跑?』。

這跟過度的樂觀主義也不同,只是客觀認識再加以主觀運用而已。我個人不太認同硬是要把糟糕透頂的事情想成好事的樂觀主義,我們生活周遭看過許多遭逢巨變卻從而更上一層樓的人,但我覺得值得讚嘆的是他們『運用』逆境的能力,而不應該說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就是好事。戰爭和瘟疫緩和了人口壓力,但不代表它們就是好事。

這或許就是為何我和『被討厭的勇氣』一書很有共鳴,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過去經驗的意義,由你自己賦予』,我覺得這包含了兩個層面:對自己負責,以及對世界的謙遜。我個人不太相信偏激的命運天定論,認為人一生的劇本早就譜寫好,做什麼都在劇本之內。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想,畢竟人在這個世上實在太渺小了,這麼多無法掌握的事物,難免會讓人有種隨波逐流的感覺。但我覺得想掌控一切本就太過狂妄了,面對無邊無際的命運之河,何不就讚嘆它、敬畏它,然後專注手上的槳就好?

發表留言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