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書,一直以來我都對圖畫書情有獨鍾。從我家小子3個月大左右起,每天晚上睡前的故事時間就是baba我們家一個月至少都會購入2~3本圖畫書,滿足他也滿足我自己。今天要來爆雷的就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直一直往下挖」。
(防雷分隔線防雷分隔線防雷分隔線防雷分隔線防雷分隔線防雷分隔線防雷分隔線)
本書的故事非常簡單,山姆和大衛有一天揹上鏟子,在庭院裡開始挖洞。
「我們是要做大事,不挖到奇妙的東西,我們就不停手喔」大衛的這句開場,為整個故事設定了基調。

接下來的故事結構非常簡單,他們不斷往下挖,但總是會用某種方式與寶石錯身而過:擦邊而過、太早停下來、臨時改變方向、分頭行動、最後又回到原本的方向等等,隨著故事的演進,每次錯過的寶石一次比一次大,最後的寶石甚至是一個大跨頁。
到了故事的最後,兩人都耗盡了體力也消耗完了所有的食水,就停下來睡著了。這時候和她們一起行動的小狗為了挖出底下的骨頭繼續挖洞,沒想到卻把整個地面「挖穿」,穿進了一個巨大空洞。小狗和兩人就這樣一直往下掉,往下掉 … 最後,竟跌回了自家庭院。
「就這樣了」
「就這樣了」
「我們經歷的這些事,多麼奇妙啊」
於是兩個人就走回家裡去吃動物餅乾和巧克力牛奶了,留下得到骨頭的小狗和看家的小貓在外面四目相視。這在孩童的眼中是精彩生動的冒險故事,但看在成人的眼中,卻充滿了許多值得思考的細節。
山姆在整部故事裡扮演著大衛說什麼就附和的角色,整段故事中他只有在大衛說要分頭進行時表達過一次質疑,但很快就被說服。如果他偶爾能堅持己見,會不會很快就挖到寶石呢?
故事中唯一知道所有寶石下落的只有小狗,但兩個人完全沒有察覺這件事,小狗自己本身對寶石的興趣也不比骨頭大。
為什麼要強調是用爺爺的手巾包著動物餅乾呢?
他們最後回到的究竟是什麼地方?看起來雖然是自己家,但風向計變了、蘋果樹變成了梨樹、貓的項圈也變了等等。是平行時空、穿越了時間,還是影射什麼呢?小孩發現這個會覺得是「大家來找碴」遊戲,不過有了年紀後總是會忍不住多想 …
兩人最後什麼奇妙的東西也沒挖到,從我們全知的角度來看,地底下無庸置疑有,只是兩人不斷錯過而已。但這段經歷成了他們真正的寶物,他們所追尋的「奇妙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哪有什麼冤枉路呢?
短短數十頁的書,找不到一幅多餘的圖,一個多餘的詞;減一分太少,多一分太多,如詩詞般合度簡練,難怪獲獎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