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部分的技術書籍一樣,第一章主要是在為整本書所涵蓋的內容立下框架:緣起、全書大綱、專有詞定義、哪些主題是著墨的重點,哪些是刻意不提的部分(例如安全性,因為安全性本身就夠寫一整本書了)。
可能出自作者的個人興趣,他會把該章節要講的內容用古歐洲航海圖的風格繪成一張資訊圖,例如本章的如下:

第二章的就更絕了,但那就等到寫第二章的時候再說 🙂
本章把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的三大面向定義出來:可靠性(Reliability),擴增性(Scalability)與維護性(maintainability)。雖然書中已經有非常詳盡的定義了,這裡我還是嘗試用自己的話語盡可能精簡地闡述出來,個人經驗上這麼做對知識的內化非常有助益。
- 可靠性:系統能在何種範圍的硬體、軟體、人為錯誤內維持可接受的服務品質。
- 擴增性:給定一組負載參數(load parameters),系統的主要效能指標如何與之關聯?
- 維護性:系統對於各種環境變遷因素的適應能力。例如:開發小組換人,運行小組換人,市場需求改變,抽換軟/硬體組件,等等等等。
雖然第一章整體讀來是非常優秀的總論,但整個基調感覺過於偏重理論,唯一貼近實務的僅有關於Twitter如何特化設計timeline的資料模型來有效發布推文(僅有幾十個跟隨者的用戶和有幾百萬跟隨者的用戶需要的策略大幅不同)。
希望後續的章節能逐漸把理論和實務的比例推到5:5,甚至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