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時期的一課

時光匆匆,研究所那段每天K論文趕專案的日子已是近10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懷抱著製作AAA遊戲的夢想加入了交大computer graphics實驗室,但大約在碩二上學期,主要研究的physical-based fluid simulation、clothes simulation以及point-based rendering,各大期刊幾乎都被數學及物理出身的人攻佔,即便我自信程式功力、對GPU等硬體的了解不輸人,由於無法自行發展背後運行的理論,總覺得無從施力,心態上陷入極重的低潮。回想起來那就好像整個人爬在暖暖ㄍㄡˊㄍㄡˊ的泥漿中,悶不死又爬不出。我為了補足數學方面的不足,先是去修了應數所的微分方程,後來又去圖書館借了一堆數值方法等等相關書籍來K,但那股被動感始終無法突破;這讓我非常沮喪,一度想著是不是該放棄,請教授隨便給我個題目做做能畢業就好了。

『我看這領域根本沒有我容身之處,computer graphics sucks!』我曾認真這麼想。

後來在一場每週例行的seminar中,Karen Liu教授來訪,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以前曾聽到wp engine的co-founder Jason Cohen訪談:

『請問您當初為何要創業?』
『因為想要賺大錢啊,哈哈哈~』
『請問您是如何制定計畫,熬過創業前幾年的難關呢?』
『哪有什麼計畫?都沒錢,想辦法活下來啊,哈哈哈~』
『…您真是誠實啊』
『可是事情就只是這樣啊,哈哈哈~』

這真是我聽過最直白的創業家訪談了 ❤️

請許我們一個多元包容的台灣

15304512_10202741593737383_6917869826337115229_o

( 上圖引用自Designer Ct Tang )

想寫這篇沒別的,近日同性婚姻法吵得沸沸揚揚,或正或反,無不用盡其極,彷彿要把對方撕碎。有小孩後我其實對很多事都挺無感的,但這件事確實正中我的命門,想刻意別過頭都會抽筋。

我一直認為台灣這座擁擠的小島,最獨一無二的魅力正是全方位的多元:歷史、人文、宗教、地理、生態、甚至政治,豐富之程度都是任何國家難以望其項背。但令人難過的是,長久以來我們整個社會在外來強勢文化的洗禮、政治地位敏感、歷史與地緣的剝離感等等因素下,我們並未正視我們有的,反而是眼睛死盯著別人的高尚大,右手忙著毀掉自己的特色,左手忙著模仿,嘴巴忙著哭文化窮。

因此同性婚姻法案提出的時候我是非常開心的,我認為這是促進台灣社會融合的一大步,New York Times也有一篇報導叫做Taiwan as a Same-sex Marriage Pioneer,簡述了亞洲區同性婚姻、多元性別認同概況,以及為什麼這會是歷史性的一步。亞洲區在多元性別認同上畢竟是相對保守,如果這道藩籬能夠打破,那未來還有什麼藩籬能阻擋我們成為海納百川的國家?

最近公司內有個討論串:『遠端工作該如何保持健康長遠的生活?』被讚爆的回答是:『發展一個離線的興趣』…可以來人發明不用電子設備的電玩嗎?